机械-食品外包装不应盲目“增肥”

最近几年来,食品外包装盲目“增肥”的现象越来越多,消费者对这1问题的意见越来越大。如有1种西洋参,包装的盒子看起来不小,但1打开来,里面只有很少的1些薄薄的参片,塞满盘子的是比参片体积多20倍的废纸。还有1种特大盒装黑芝麻糊房屋拆迁赔偿按什么面积,里面装着6个小盒,每个小盒里又装着8个充了气的小袋,而这8个小袋中的黑芝麻糊,只需装进2个袋就差不多了。有种被推荐给人们用来送礼的食品大礼包棚户区改造就一定是要拆迁吗,里面装的也是充了气的小礼包,所装的食品实际上其实不多。就连标着美国、日本等国的我国台湾生产的某些食品,1样在外包装上“增肥”了许多,空有其表。 在食品外包装上盲目“增肥”,是生产厂家玩弄的1种促销手段,目的是蒙蔽消费者的眼睛,以少充多,以小充大拆迁补偿标准和法律规定,误导消费者购买。其实,这类做法,虽然可以获得暂时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其实不可取。 首先,食品外包装盲目“增肥”,没有给消费者带来真实的实惠。作为消费者,购买的是食品,而不是外包装。因此,食品不“增肥”,仅外包装“增肥”,除送礼会有点“面子”外,其它不会有什么好处。消费者其实不欢迎外包装盲目“增肥”的食品。 其次,食品包装盲目“增肥”,是1种消费资源的行动。外包装盲目“增肥”后,所用的包装材料增加。这不但是没必要要的,而且还随之扩大保管的地方,增加运输的费用,势必使食品的生产、保管和运输的本钱上升,并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无疑是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再次,食品外包装盲目“增肥”,终究吃亏的还是生产厂有自己、当消费者购买过1次外包装盲目“增肥”的食品、知道上当以后,很少有人再购买第2次。时间1久,知道上当的人多了,食品的销路就少了,很有可能成为滞销食品。 所以,不论从消费者角度还是从生产厂家自己的角度而言,食品外包装都不能盲目“增肥”。